台南廠房,台南廠房買賣,台南廠房出租

目前位置:
  1. 首頁
  2. 不動產知識

591台南廠房出租,台南廠房,台南廠房買賣.台南農地廠房有水電天車廠登,找合法挑高便宜的新廠房物流倉庫資訊.RC中古小廠房買賣,租台南工業區廠房.查詢買台南廠房價錢實價登錄價錢行情,請找591台南廠房仲介-www.高雄土地廠房租售.tw
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
第1頁3234最後頁
共473筆/共48頁
多搭3站每坪降20萬 卡位北士科瞄準這站CP值最高2025/07/15發佈


房市陷入盤整格局,買方占上風,專家建議沿著軌道尋找房價凹陷區,用親民價買好宅。

限貸令上膛,拖累房市買氣急凍,六都中古屋的銷售天數普遍拉長,分別增加12~30天不等,議價空間也開始鬆動,不少屋主甚至降價拚成交,買方市場來了!自住客應多看屋、謹慎出手,專家建議,沿著捷運線買房,以平日習慣的生活商圈為圓心,向外多坐幾站,可用平實的房價買到高CP值的好宅,聰明省荷包,以最夯的北士科來看,最近的捷運芝山站為圓心外擴,多搭3站至唭哩岸站,成屋房價6字頭最親民。



房市陷入盤整格局,房子賣不動、議價空間變大、屋主也願意降價,據中信房屋內部統計,今年1至5月,全台降價物件數達5,777件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近5成,可見市場主導方已從「賣方定價權」轉向「買方選擇權」。



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觀察,這波數據反映出賣方心態已從「被動觀望」轉為「主動調價」,越來越多屋主不再像以前一樣待價而沽,而是更積極地以市場行情為基準,調整開價以吸引買方進場,她認為,當前房市利多題材稀缺,民眾多看屋做足功課,可謹慎出手。



而台北市近期討論度最高的房市熱區就是「北投士林科技園區」(簡稱:北士科),受惠於輝達(NVIDIA)選擇北士科設立在台總部,點燃周邊預售屋單價破百萬元,但若往外圍捷運站尋找,就能發現仍有高CP值的選擇,其中「唭哩岸站」正是目前北士科周邊的房價凹陷區。


輝達選擇北市的北士科設立在台總部,激勵房市升溫,預售屋單價破百萬起跳。

以最靠近北士科的捷運芝山站為中心,找出車程約10分鐘內的各捷運站點,可發現唭哩岸站的房價最實惠。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,唭哩岸站周邊近1年的成屋平均單價約為62.5萬元,而芝山站則約83.7萬元,兩者相距僅約5分鐘的車程,但單坪價格卻相差高達20萬元,讓民眾可以用少許的時間,換取更便宜的價格。



實際搭乘捷運可感受到,從捷運石牌站離開喧囂,來到下一站唭哩岸站,有鬧中取靜之感,「這1個月來客人上店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問,輝達進駐,會帶動房價一路往上嗎?」永慶房屋唭哩岸捷運直營店店長卓孟緯說,唭哩岸站相較前一站石牌站,每坪單價便宜17萬元,因此網站上待售物件點擊量、看屋民眾近期提升3~5成。



公寓產品坪數25坪~30坪,平均單價55萬~60萬元,總價1,600萬元~2,000萬元就能卡位北士科商機,適合首購小家庭;至於中古電梯華廈則約7字頭可入手。



「唭哩岸很受家長們的喜愛,孩子從小學、中學到大學,包括石牌國中小、陽明交大等,都是知名學校,還可享受榮總、振興醫院等醫療資源,長期買盤穩定。」卓孟緯觀察,生活機能成熟,再加上相對親民的房價,會在北士科商圈產生外溢效應,是購屋潛力熱點。



配件:距離捷運芝山站(北士科鄰近站)車程10分鐘內捷運站


1.篩選自捷運站周邊約800公尺內成交資料。 2.預估乘車時間資料參考自台北捷運官網。 資料來源:實價登錄資料、台北捷運官網;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彙整

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台北捷運土地開發成果豐碩 2,300億元不動產價值助攻城市再進化2025/07/15發佈

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日前公布,捷運系統建設推動迄今已結合88處土地開發案,不僅節省超過368億元土地取得費用,也帶動超過千位地主參與開發,累積創造高達2,300億元的不動產價值,展現軌道經濟與都市更新的雙重效益。



捷運局指出,目前已完成交屋的開發基地達64處,另有7處正在施工、5處進行設計中,並有12處正處於招商或前期作業階段,包括北環段Y20、Y21及Y23站,目前仍持續公開徵求投資人參與。



捷運局強調,土地開發制度成功為捷運建設注入資金動能,並與地主、投資人合作實現「共利共榮」,為台北市打造宜居永續的城市環境。


圖片台北市政府提供

其中備受關注的「台北雙星C1/D1開發案」,目前鋼構工程已推進至24樓,完工後預估可為市庫帶來每年14.6億元稅收、18.7億元年租金收益,並創造約1.6萬個就業機會。捷運局評估,C1/D1案分回權值總額可達900億元,具一定經濟效益。



此外,萬大線中正紀念堂站捷四基地於今(2025)年5月完成招商,預估投資金額達38億元;其他共構型開發案如忠孝復興站SOGO復興館、蘆洲線徐匯廣場與即將完工的三重站潤泰CITY PARK,則透過結合捷運轉乘、商業購物與住宅功能,展現交通建設與城市規劃的綜合效益。



土地開發模式是除徵收外的另類土地取得方式,不僅能降低政府支出,也提升土地使用效益,促進都市整體發展。捷運局表示,對地主而言,透過參與開發可避免土地被徵收,並分享開發利潤;對投資人來說,也具有良好回報潛力,最終實現政府、地主與企業三方共贏的發展目標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全台大樓平均轉售增值金額連兩季下滑 三類賣方開讓利第一槍2025/07/15發佈

房市交易冷清,房仲業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,統計近一年各季成屋住宅大樓最新成交價和前手交易的價差,結果顯示,2024 年第三季是近一年多來的獲利高點,全台平均轉售賺 438.2 萬元,之後連續兩季下滑,今年第一季全台的平均獲利為 402 萬元,比起 2024 年第三季的高點縮水約 36.2 萬元。



房仲業者指出,此一統計數字這顯示,政府限貸令確實讓許多屋主的不動產獲利縮水了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,去年第三季季末,央行祭出嚴格的第七波信用管制,促使房市從大多頭降溫,因此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,也在去年第三季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,尤其今年買氣持續緊縮,買家出價的心態更加保守,所以轉售獲利的空間預估還會持續收斂,賣方「先跑先贏」的氣氛也將愈來愈濃厚。



張旭嵐進一步指出,在景氣溫吞的大環境下,三類賣方的讓利態度較積極,使近期轉售交易的增值金額下修。首先是「換屋族」,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,有短期內出脫舊屋的急迫性,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;其次是「囤房族」,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,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,將租金投報率低、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。另外也包括「周轉族」,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,不排除有時間的迫切性,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,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。



進一步觀察各都獲利表現,七大都會區當中,以新竹地區的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明顯,今年第一季與第七波打炒房的去年第三季相比,轉售增值金額少了近 144 萬元;桃園則是先蹲後跳,去年第四季小幅下滑後,今年第一季轉售增值金額再度走揚至 409.5 萬元刷新紀錄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,近年新竹地區在竹科新貴買盤催動下,房價漲勢鮮明,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居各大都會區之冠!然而房價快速上漲,遭遇景氣起伏時,也有較大的修正空間,且新竹地區的成屋大樓與新建案的價差較小,特別是供給較有限的新竹市區,部分成屋大樓的交易價格甚至與新建案相去不遠,也讓成屋大樓在景氣萎縮的時局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,導致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半年內縮減逾百萬元。



桃園市的房價水位,與雙北、新竹的鬧區相比相對親民,是北台灣主要都會區中的房價鞍型區,加上桃園往來雙北、新竹都只有一站高鐵之遙,持續吸引購買力強的脫北族、竹科族轉進,所以房價的支撐力道相對厚實,轉售增值空間也因而保持在相對高水位。



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

 

高齡化壓力加劇 北市都更推動「屋老人更老」成隱憂2025/07/15發佈

財政部最新資料指出,台北市逾4成不動產掌握在65歲以上高齡的屋主手中,比例攀升至全國之冠。由於高齡者多半對都更流程抱持保留態度,不僅搬遷意願低,也對繁瑣程序難以承擔,導致都更整合難度持續上升,城市更新進程面臨挑戰。



根據統計,去(2024)年全台65歲以上的房屋稅納稅人已達413萬戶,占整體比重35.5%,創下歷史新高;其中台北市高齡屋主占比更高達44.6%,為六都之最。地價稅方面,全台高齡納稅人戶數為354萬戶,占比達33.2%,而台北市高齡地主占比則為41%,同樣名列前茅。



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總監徐佳馨分析,隨著醫療進步與養生觀念普及,戰後嬰兒潮世代多已邁入高齡階段,且當年北市房價相對可負擔,不少人早早置產,尤其蛋白區更常見這群銀髮屋主。如今這批人手握大量資產,但對於重建與都更,卻顯得相對消極,為台北市的都市更新帶來三大風險。



一是都更整合困難,主要因高齡者對遷移與程序負擔意願低,導致更新案推動延宕;二是繼承爭議風險升高,大量不動產尚未規劃資產傳承,未來恐出現權屬糾紛與分配問題;三是住宅資源未能活化,使年輕族群望屋卻步,人口外移加劇老化失衡,進一步壓縮城市活力。



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也指出,除了早期置產者外,近年不少高齡者憑藉退休金與積蓄,依然有能力進軍高房價市場,加上房地合一稅與遺產稅考量,不少家庭選擇延後資產傳承時機,讓北市的不動產結構愈發朝高齡集中。



對此,政府應正視「屋老、人更老」的雙重問題,除簡化都更流程,也需提供高齡友善的搬遷與換屋機制,協助長者安心參與重建,才能讓台北市房市與城市結構走向更新與平衡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6月全國房地合一稅出爐 永慶房屋:七都均衰退、新竹年減54%最多2025/07/15發佈
cnews207250714a01

房市仍壟罩觀望氛圍,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,2025年6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2.6億元,月減14%,比去年同期少35%。觀察七大都會區的表現,七都均呈現年減的衰退趨勢,新北市年減2%最少,顯示房市交易熱度仍無明顯回溫。其中,新北市繳出11.6億元,繼續蟬聯全國第一,連續四個月都贏過台中,榮登繳稅王。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,去年上半年因房市交易火熱,房價持續上漲,房地合一稅稅收自然也創新高。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1至6月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合計為237億元,對比去年上半年的293.1億元,年減19%,僅新北市逆勢年增12%,其餘六都的稅收皆呈現年減現象,也反映出房市景氣轉冷的趨勢,短期內恐怕很難再創新高紀錄。


cnews207250714a02

細看各縣市今年6月的稅收數據,新北市為11.6億元、年減2%;台北市5.7億元、年減17%;台中市5.5億元、年減49%;高雄市5.3億元、年減49%;桃園市5億元、年減46%;台南市2.2億元,年減48%;新竹縣市則為2.7億元,年減54%最多。


cnews207250714a03

陳金萍補充,目前房市仍壟罩觀望氣氛,除了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外,加上受美國關稅戰衝擊,恐造成國內出口產業面臨到成本上升與需求降低,削弱經濟成長動能,進而影響內需與消費、購屋信心,後續房市表現仍須密切觀察未來政經局勢變化以及政策走向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市買氣低迷 上半年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年減19%2025/07/15發佈
目前房市仍壟罩觀望氣氛。(記者徐義平攝)

房市買氣萎縮也造成房地合一稅稅收下滑。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 今年上半年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約237億元、年減幅達19%。



進一步觀察六都上半年房地合一稅收變化,其中新北市約59.2億元、年增幅約12.36%,是六都中唯一年增長的都會區,反觀其它五都,上半年稅收年減幅均2成起跳,又以桃園市年減幅最大、下滑約28.61%。

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2016年房地合一稅制上路,至今即將屆滿10年,且有越來越多屋主持有年限超過5年、適用稅率20%。尤其觀察今年上半年六都買賣移轉棟數的年減幅大於該稅收年減幅,可以解讀為買氣明顯萎縮,但適用房地合一稅制的屋主變多,尤其近幾年房價大漲,多數售屋屋主都有顯著增值獲利進而推升該稅收金額,因此稅收年減幅比買氣年減幅來的小。



不過,整體來說,今年上半年全國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金額要比去年同期減少56億元,反映近期房市景氣冷靜、交易件數萎縮,主要是房貸政策影響及民眾對於房市預期風向改變,導致買賣意願趨於保守。



限貸令衝擊降低民眾購屋意願



再觀察6月各縣市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,新北市為11.6億元、年減2%,台北市5.7億元、年減17%,台中市5.5億元、年減49%,高雄市5.3億元、年減49%,桃園市5億元、年減46%;台南市2.2億元,年減48%;新竹縣市則為2.7億元,年減54%最多。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,目前房市仍籠罩觀望氣氛,除受銀行房貸緊縮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外,加上受美國關稅戰衝擊,恐造成國內出口產業面臨到成本上升與需求降低,削弱經濟成長動能,進而影響內需與消費、購屋信心,後續房市表現仍須密切觀察未來政經局勢變化以及政策走向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趨保守 土地與辦公室市場仍現亮點2025/07/15發佈

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(CCIM)公布「2025年第2季台灣商用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(ICI)」調查結果,在美國貿易政策轉向與央行持續信用管制下,整體投資信心雖趨於保守,但辦公室與土地開發兩大領域仍展現穩健動能。



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,本季ICI總體經濟指數雖上升至97.06點,仍屬偏保守水準,主因包括美國推動對等關稅政策、新台幣升值壓力,以及中國商品傾銷對本地產業的衝擊。



AI產業帶動辦公室需求



辦公市場方面,信心指數雖小幅下滑1.5%至113.97點,仍維持樂觀水準。CCIM商用不動產投資師暨信義全球資產副總經理歐人彰表示,受惠AI產業與企業自用需求支撐,市場供需穩定,如台北市在舊市區更新,以及南港輝達設點帶動下,北士科、新北新莊、土城等廠辦熱區備受關注。



南部則因台積電、鴻海與AMD等科技大廠進駐高雄,加上亞灣區與金融專區整合效應,辦公需求續強。



土地市場區域分化



CCIM投資師暨CBRE世邦魏理仕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施甫學指出,北部禿地開發的信心略升,中南部則受建築融資緊縮與房貸限制影響而下滑。各地標售出現「低投標、低溢價」雙低現象,開發商轉向風險較低的捷運聯開、合建分回與都市更新。



壽險業則逐漸從購入收益型資產轉向購地自建出租,如台灣人壽與國泰人壽近年大手筆布局工業園區與物流倉儲,以提升整體報酬率。



應用科技成交易新推力



面對AI對房地產帶來的這般影響,紅色子房瑞德資本董事總經理蘇明俊指出,AI與房地產科技(PropTech)應用加速發展,包括AI估價、房市預測、虛擬看房、智慧管理等技術,已逐步導入業界實務,即便目前房市正處於盤整期,AI技術與科技產業聚落也將持續為商用不動產注入新動能,成為下一波成長的核心支撐力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「全現金買第三房=國稅局上門?會計師曝:這3種人最危險!」2025/07/15發佈


房市示意圖

當前房市環境下,越來越多人選擇以現金購置不動產,尤其是名下已持有兩間無貸款房產的民眾,若再以定存資金全現金購買第三間房,確實可能成為國稅局的查核對象。根據最新稅務規定與實務案例,以下是相關風險分析與因應建議。



國稅局查核重點解析



「無固定收入卻擁有多棟房產」已成為國稅局的重點查核項目。即使購屋資金來源為定存,若納稅義務人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收入與財產累積速度明顯不符(例如年收入50萬元卻持有總值3,000萬元房產),稅務機關仍可能要求說明資金來源的合理性。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退休族群或自由工作者身上,因其所得申報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實際資產狀況。



大額資金流向是國稅局關注焦點



根據銀行法規,定存解約若單筆超過50萬元,金融機構依法須通報國稅局。部分民眾為規避通報而採取分次提領策略,但若購屋款項最終仍以集中支付方式完成,這種異常金流模式反而更容易觸發稅務系統的警示機制。國稅局近年強化了大數據分析能力,能夠交叉比對銀行通報資料與不動產交易紀錄。



財產移轉與贈與稅風險不容忽視



若用於購屋的定存資金近期來自父母或親屬匯款,可能被稅務機關認定為「二等親內財產移轉」。根據《遺產及贈與稅法》規定,這類資金流動需證明屬借貸關係(需有明確借據與利息約定)或已完成贈與稅申報。若無法提出證明,可能面臨補稅及罰鍰。



自保建議與稅務規劃



保留完整金流證明是最基本的自保措施。這包括:



定存解約明細與歷史交易紀錄



利息所得申報資料(可與綜所稅申報書核對)



若為多年累積儲蓄,應準備歷年所得稅申報資料佐證財力合理性



對於資金來源複雜的情況,如包含早年繼承、投資收益或其他非薪資收入,更應預先準備相關證明文件。



這可能包括:



遺產稅完稅證明(若資金來自繼承)



證券交易紀錄與所得稅申報資料(若來自投資收益)



商業合約或業務往來文件(若來自經營所得)



購屋時機影響查核風險



國稅局特別關注「一年內新增多筆不動產」的交易模式,因此建議有意購置第三間房產的民眾,應考慮分散購屋時間點,避免短期密集交易引發稅務機關的特別關注。



稅務影響評估與未來規劃



就現行稅制而言,全現金購置第三間房產在持有階段並無直接增加的稅負。根據2025年上路的「囤房稅2.0」新制,針對自然人持有的住家用房屋,全國三戶以內仍可適用1.2%的自住稅率,第四戶以上非自住房屋才會適用2%-4.8%的較高稅率。但需注意,要適用自住優惠稅率,必須在每年3月24日前完成戶籍登記,且房屋需供本人、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。



未來出售房產的稅務影響則需謹慎評估



持有2年內出售:稅率45%



持有超過2年未逾5年:稅率35%



持有超過5年未逾10年:稅率20%



持有超過10年:稅率15%



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人而言,稅務規劃的重點應放在:



1. 妥善保存購入成本證明(包括契稅、代書費、仲介費等附加費用)



2. 計算出售所得時,可減除的相關成本與費用



3. 自用住宅優惠的適用條件與時機



專業建議與結論



面對國稅局可能的查核,專業會計師的早期介入能有效降低風險。



會計師可以提供以下服務:



檢視資金來源的完整性與合法性



協助整理相關證明文件



提供最適化的稅務規劃建議



必要時代為與稅務機關溝通說明



對於計畫以現金購置第三間房產的民眾,事前準備遠比事後補救更重要



建議在交易前就開始整理定存累積過程的相關單據,並考慮諮詢專業會計師進行稅務規劃。完善的準備工作不僅能降低後續爭議風險,也能在面對稅務查核時從容應對,證明資金來源的合法性與正當性。



最後提醒,稅務環境持續變化,民眾應定期關注最新稅務動態,或透過專業人士獲取即時、正確的稅務資訊,以確保自身權益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37億元 年減近2成2025/07/15發佈

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,今年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37億元,年減19%,若以區域來看,除新北市仍成長外,其餘五都年衰退幅度達2成以上,而2025年6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為42.55億元,更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5%。其中,尤以雙北以南減幅最為劇烈,年減幅度都達4成以上,顯示房市交易動能明顯趨緩。



整體而言,全台合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自 2024上半年的293億元,縮減至2025上半年的237億元,年減約19%,反映近期房市景氣冷靜、交易件數萎縮,主要是房貸政策影響及民眾對於房市預期風向改變,導致買賣意願趨於保守。



不過近期反應的稅收表現區域表現差異甚大,6月新北市交易表現相對穩定,個人房地合一稅收仍達11.6億元,幾乎和去年同期表現持平,不過桃園、台中、台南與高雄市,個人6月份的房地合一稅收金額減幅都超過4成,反應市場交易量出現明顯量縮。

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現在房地合一稅滿20%的屋主越來越多,上半年六都移轉幅度減幅大於稅收,背後可能雖然交易量減少,但適用房地合一稅的屋主反而變多有關,另外近年的房價大漲也是帶動稅收的主要原因之一,建議民眾在使用400萬免稅額或重購退稅時,都要充分了解相關節稅條件與規定。



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,,目前房市仍壟罩觀望氣氛,除了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外,加上受美國關稅戰衝擊,恐造成國內出口產業面臨到成本上升與需求降低,削弱經濟成長動能,進而影響內需與消費、購屋信心,後續房市表現仍須密切觀察未來政經局勢變化以及政策走向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市惡化速度驚人 新竹屋主慢一季賣房少賺百萬2025/07/15發佈

近期房市景氣急速惡化,台灣房屋統計實價近一年住宅大樓轉手價差,數據顯示,2024年第3季是近一年多來的獲利高點,全台平均轉售賺438萬,今年第1季全台的平均獲利為降至402萬元,僅差一季,獲利縮水約36萬元。



七大都會區當中,新竹地區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明顯,今年第1季與第七波打炒房的去年第3季相比,轉售增值金額少了近144萬元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分析,央行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房市快速降溫,因此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,也在去年第3季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。隨著買氣持續緊縮,賣方先跑先贏的氣氛也將愈來愈濃厚。



張旭嵐指出,目前環境下,三類賣方讓利態度較積極,使近期轉售交易的增值金額下修。



首先是「換屋族」,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,有短期內出脫舊屋急迫性,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。



其次是「囤房族」,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,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,將租金投報率低、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。



另外則是「周轉族」,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,由於有時間的迫切性,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,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。



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,近年新竹地區在竹科新貴買盤催動下,房價漲勢鮮明,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居各大都會區之冠。



然而房價快速上漲,遭遇景氣起伏時,也有較大的修正空間,且新竹地區的成屋大樓與新建案的價差較小,特別是供給較有限的新竹市區,部分成屋大樓的交易價格甚至與新建案相去不遠,也讓成屋大樓在景氣萎縮的時局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,導致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半年內縮減逾百萬元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第1頁3234最後頁
共473筆/共48頁
聯絡資訊
公司圖片
地址:高雄市岡山區河堤路一段180號
電話:07-6231999
07-6231999客服電話
網站QR Code
http://www.高雄土地廠房租售.tw-Web-QR-Code
Line QR Code
http://www.高雄土地廠房租售.tw-Line-QR-Code
網站資訊
瀏覽人數:51,820
房仲登入:登入
免責聲明:House-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,僅提供會員查詢-台南廠房,台南廠房買賣,台南廠房出租-等房屋資訊參考,並不涉入任何諮詢、交易。 物件(服務)聯絡人公佈的資訊、文字、照片、圖形、產權、廣告內容、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,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,皆與House-Info房屋網站無關,所有商標、文章、名稱等版權,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!